崂山上清宫
【上清宫】
位于崂山八水河以上,昆仑山之阳,俗称上宫。初创于宋初,元代张起岩所撰《聚仙宫碑》记载:“当五代时,有华盖真人刘姓者自蜀而来,遁迹兹山。宋祖闻其有道,召至阙庭,留未几,坚求还山。敕建太平兴国院以处之,上清、太清二宫,其别馆也。”就是说上清宫乃宋太祖赵匡胤敕建给华盖真人刘若拙的道场。千余年来,上清宫经历了三毁三修。宋代末年曾倾圯,至元朝大德元年,通玄弘教洞微大师李志明鸠工重修。元延佑四年(1317)承务郎朱翚撰写《重修上清宫碑记》,详述此事。
明代中期,上清宫复倾圯败落,隆庆初年护国天师府左赞教孙玄清真人复修。清代末年上清宫殿宇被山洪冲毁,崂山华楼宫道士刘本荣主持重修,恢复旧貌。上清宫原有前后二处殿堂和偏院,呈长方形,前殿供奉三清,后殿供奉玉皇,左偏殿供奉三官,右偏殿供奉七真,殿宇皆为无斗拱硬山式建筑。
上清宫奉道教全真华山派,是崂山道观中为数不多的丛林庙,刘处玄、丘处机、李志明等全真高道俱曾入住说法。今宫南五百米处尚有丘处机衣冠冢。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,上清宫已成断垣残壁。1956年青岛市政府曾拨款修缮,建筑面积390平方米。文革中再度被毁,塑像、石碑、文物、经卷尽遭破坏,道士被遣散,房屋由崂山林场使用。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上清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91年3月,青岛市道教协会筹集资金进行修缮,历时九个月竣工。1991年12月6日,焕然一新的上清宫被作为道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,次年9月21日,为新塑神像举行了开光仪式。
上清宫规模虽小,但古迹颇多,古树名木亦多见。在宫外东北角的石壁上,刻有丘处机《青玉案》词一首及序言,记载了他于金大安元年应崂山道众之邀来游崂山的经过。与此刻石相对的西北角,有一圆形巨石,名“鳌山石”,刻有丘祖的十首七言绝句。宫南有丘祖衣冠冢,旧称“丘祖坟”。